院系风采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商学院 探访历史文化名城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18-09-0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探访历史文化名城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扬州,又称广陵、江都,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传承和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网最精准香港资料商学院的同学们奔赴扬州,探寻扬州传统文化,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分别前往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烈士陵园、东关街、湾头玉器古镇以及扬州富红茶社实践学习。

文化馆纪念馆,非遗保护标杆

7月22日,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八怪纪念馆参观学习。

“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是扬州市文化馆对社会的承诺,每月不低于20项的各类活动,展览厅每年举办大型展览达15次以上,8个馆办业余团队常年在馆活动,非遗展示厅常年开放展览。

实践团的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了解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高邮民歌,雕版、玉雕、杨派盆景、扬剧文化、古琴、扬州弹词《扬州小巷》、评话、富春早茶等。

同学们了解到,文化馆结合当地文化传统,组建了多个特色团队,如被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的扬州康乐艺术团;排演专场折子戏的梅研会聚海堂京剧社,;以昆曲教学、推广为宗旨的扬州空谷幽兰曲社等,这些特色团队为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力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国家、省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讲解员告诉同学们,文化馆承办的 “扬州市群文新作评比”、“扬州市少儿艺术节”、“扬州市老年艺术节”,以及“幸福扬州”送戏送展览到基层、“扬剧票友周周唱”等活动延续多年,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已经成为全市群众文艺的重要品牌活动。

扬州八怪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观察团的同学们在进行考察时发现,馆内有近六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这些书画刻石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让同学们更直接的欣赏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处。

同学们分享参观博物院的感受,对传统文化之精深发出由衷赞叹。同学们认为,市民们热衷到文化馆、纪念馆学习、活动,展现了扬州市民被传统文化滋养而树立的精神追求。而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不仅仅需要政策、专家、纪念馆建设,更需要群众的关注和投入,也觉得也觉得将传统文化转换成经济效益是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方法,是带动文化氛围浓厚地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7月24日,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二站,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瘦西湖万松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入口牌楼、凭吊广场、烈士诗抄碑、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

观察团的同学们在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是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进入陵园后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正中央是可一次容纳5000人祭扫的凭吊广场,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我们的正前方是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看到这矗立的烈士纪念碑,我们集体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敬意。

随即观察团的同学们来到了烈士墓区,嫣红色花岗岩墓碑沿坡安放,静卧在浓郁的草地中,表达烈士生命不灭,与大地共存的意境。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陈列展示了辛亥革命先驱熊成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的曾玉良、中共扬州第一任县委书记曹起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始人江上青、中共苏中一地委、三地委书记韦一平、《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等全国知名烈士和扬州各个革命时期200多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斗争史料。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史可法的事迹,陈列馆里有着他的这样一句话:“我是天朝重臣;岂能苟且偷生,做万世罪人!头可断,志不可以屈,守城是我的事,与扬州百姓无关,千万不要杀扬州的百姓”。正是史可法这样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折射出了革命先烈英魂之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和信仰。

是传统文化继承,更是经济效益转化

7月25日—27日,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了东关街、湾头玉器古镇以及扬州富红茶社。

东关街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商家林立、行当俱全。这里的老字号商家就有近百家之多,有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 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等。

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已有177年历史的国货化妆品谢馥春传习所学习。所内的工作人员也向我们说到过“现在,因为现实的一些原因,百年老字号可能‘退隐江湖’,扬州不能让这一金字招牌就此陨落,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争取让这一老字号重振江湖。据了解,谢馥春正和一些商家合作磋商,争取重新取得谢馥春鸭蛋粉的生产许可。今后谢馥春可能会向旅游纪念品方向发展,以‘老作坊’景点的形式将这一百年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 湾头镇玉器古镇不仅卖玉器,更是扬州玉雕传承之处。

实践团同学们采访了湾头有名的玉雕工作室“独艺堂”的老师傅。玉雕师傅告诉同学们,2000多年来,古镇湾头一直沿用“以师带徒”的模式培养玉雕师,以保证玉雕技艺的完整流传。但多年来形成的“玉雕学徒工拜师学三年,不拿一分钱工资”的“行规”一度制约了玉雕技师人才队伍的培养。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玉器工匠,不仅仅要精湛的技艺,懂玉、惜玉的情愫,更要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品质。湾头玉器能行遍天下,正是“扬州工”敬业、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富红茶社是一家经营十多年的口碑老店,同学们在这里探寻扬州早茶文化。“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人最典型的休闲生活方式。而“皮包水”正是扬州早茶的写照。实践团的同学们向茶社的面点师傅学习了三丁包的制作。尽管很多包子铺都已经用机器来做包子,但富红茶社一直坚持手工制作,虽然费时费力,但手工制作的美味是机器无法代替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讲究”的老客户。师傅必须前一天天晚上把料准备好,次日一早和面粉、擀面皮、现包制作,给每一个包子捏出均匀整齐的18个褶子,保证客户一早吃上地道的美味。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看到很多传统工艺制作复杂、耗时耗力,传统匠人依旧专注、执着、求精。但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推陈出新。东关街老字号的繁荣、湾头玉器能行遍天下、富红茶社生意形容,正是传统工艺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