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热烈祝贺全国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发展大会胜利召开!
专转本喜获佳绩
校村、校地共建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绘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点睛之作”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全网最精准香港资料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发表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21 22:41:46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化学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改革精品示范项目,打造培养一批具备较强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总结凝练一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提高到课率基础上提高抬头率、点赞率,强化专业课程思政效应,推动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

(三)建设思路。抓住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机制,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师生心理特点与发展诉求,以专业示范课程和综合素养培育课程为改革重点,坚持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加强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培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支撑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实施步骤

(一)组建机构,形成思政工作合力。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是我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改革工作在“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小组统一部署下,由学区工作组负责人牵头统筹各成员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组。工作组将深入学区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架构开展专项研究,针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需求,制订完善工作方案,精心部署认真组织有序开展。

1.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席海涛 魏萍

副组长:辛春晖 沈苏林 张瑜 王友明 孙萍

2.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组

组长:辛春晖 孙萍

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主要负责人

组员:各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教学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主要负责人、科技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

(二)试点推进,提升课堂育人实效。

根据“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思路要求,广泛动员全校教师,立足“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日常教学经验积累,创新课程设计、探索教学组织方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

1.优先支持建设一批专业课改革精品示范项目。强化正确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引领,立足学校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与元素,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一套新课程标准、一套新课件新教案、一套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形成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稳步推进学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2.加强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推动德育与体育、艺术教育融合,推进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英语等课程分级教学,做好个性化指导,培养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综合素养课程思政改革,促进大学生通过学习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的协同发展。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坚持“四个导向”(目标导向、学生导向、问题导向、参与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

(三)培训师资,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1.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训。将“课程思政”改革理念融入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教师职中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全校教师。

2.打造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定期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训与交流活动,切实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录制课改试点课程视频,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与相关专家共同听课,就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探讨研究,实现试点课程育人全过程指导。

(四)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修订课程培养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向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全面注入思政教育元素,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到教学实践。

  2.加强激励评价保障。注重结合督导听课及学生评教,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教学质量、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评教、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内容,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三、建立健全保障支持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按照学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由“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各教学单位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党政齐抓共管,扎实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

(二)协同创新机制。由学区工作组统筹,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司其责,协同合作,服务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整体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调研和发起专项研讨,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经费和资源投入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志,教学单位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也应纳入学院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专项工作小组每年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验收评审,验收不合格者削减或取消经费。各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情况纳入部门教学考核与党建和思政考核。

(四)典型宣传机制。

由学校宣传部牵头,各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获得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以榜样故事赋予改革参与者创新进取的源动力。针对教学改革成果,应充分发挥校内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切实将学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