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一名合格且优秀导游人员的法律解读
负责教师:缪芳
一、案例背景
《旅游行业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大专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为旅游专业技能证——导游证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职业道德情操”为主线落实和开展课堂教学,力求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一名合格且优秀导游人员的法律解读”课程内容为《旅游行业法规》中“导游人员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中第1、2节的内容,授课时长2课时。课程内容递推式开展,主要围绕“导游——成为真正的导游——成为优秀导游”展开,主要包括:1、导游概念的解析。2、如何成为真正的导游。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导游证获取的过程,包括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和过程,换取导游证的方式。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以疫情下的中国导游形象为案例,阐释导游人员的职责。
二、思政教学融入点
本次课思政教学过程贯穿“能执业、肯敬业、敢创业”三部曲,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传递。在思政元素的选择上,以守法为基础,以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念提升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点选取注重:“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社会热点”、“深度融合专业知识”、“关注思想道德意识提升”四个原则。主要思政教学融入点如下:
教学内容 | 思政融入点 | 教学方法 (说明:针对思政融入点阐述具体的教学方法) |
“学姐创业故事”观看讨论 | 创新创业精神引领 | 榜样示范法、讨论式教学法 |
导游的概念 | 法治意识 |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
导游资格证的报考 |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正确的自我认知 3、法治意识 4、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守望 |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不能获得导游证的情形 | 1、职业技能证书中的价值守望 2、法治意识 |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
导游资格证和导游证的异同分析 | 法治意识 |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
导游人员的职责 | 爱国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 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问卷调查法 |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通过思政案例的引入教学, 把课程知识点和思政教育进行深入融合的融合式教学。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了课前检验、课中触动、课后检验,深入对比,检验课程思政效果也发现了存在问题。
1、设定情景,话题引入,案例震撼,成效显著
通过不同阶段“学姐创业故事”和“疫情下的中国导游”的引入,以及教师对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进行了小调查,使得学生产生了创业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和爱岗敬业的情怀。
2、课中问卷调查,问卷实时检测,验收学习效果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在导游人员职责履行方面的缺失中,“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选项比例最低。说明学生对导游人员爱国精神的认同很到位。
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既总结检验了课堂教学知识点,又强化了爱国敬业精神。
两次问卷调查的对比,也很好的从数据上直观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思政元素的效果进行了显现。
3、案例分析,检验学习效果,强化法治精神
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几次案例引入和分析,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法治精神,训练学生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拓展,思维导图和延伸阅读,固化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思维导图知识点的总结,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巩固。而英雄导游文花枝阅读体会延伸,从特殊环境下的导游表现,延伸至日常环境下的导游行为,固化爱国爱岗敬业精神。
(二)教学反思
通过不同层面案例的引入,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了解了特殊时期导游队伍的执业现状,也全面深入的理解了导游人员的职责。相关案例的引入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使得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明确了导游的基本职责要求,树立了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和敬业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出现了基于行业现状的职业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明确职业发展的核心力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课程思政设计在思政元素融入手段上设计应该更巧妙。目前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比较单一,如何实现巧妙融合和潜移默化进行,是值得每个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课程思政效果的检验是在实施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如何通过典型人物、群体性事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和手段检验和体现效果值得深究。也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挖掘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