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远离校园贷,青春不负债
负责教师:张弛、周航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为《财务管理实务》教材项目二筹资管理任务四资本成本计算部分设置的案例,“校园贷”是大学生解决资金不足的常用手段。但因大学生缺乏对贷款(筹资)知识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陷进高额利息和逾期还款的恶性循环状态,虽然教育部曾在2017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近期“校园贷”又出现高发,2020年10月中消协发布了校园贷”诈骗2020年上半年再现高发的警示,随后,教育部也发布了学生警惕不良“网络贷款”的提醒,校园贷实质就是大学生的筹资行为,将筹资管理和校园贷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校园贷的“非法性”,认识到披着“低息”外衣的校园贷是如何滚出巨额账单的,帮助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财富观,不要盲目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珍惜个人信用,时刻保持风险意识,选择合法、安全的筹资渠道,筹资前要明确资金的利息率,计息周期和其他相关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筹资后,恪守借款合同,履约还款。
有鉴于此,本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介绍筹资的原则。筹资的原则包括筹措合法、取得及时、来源经济、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其中第一点就是筹措合法,学生观看央视“校园贷”相关案件的剖析和教育部多次提醒,让学生对“校园贷”的“非法性”有明确的认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讲解资本成本的构成。所筹资金的成本包括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同学们在面对打着“秒速放款”、“低息”旗号的“校园贷”,往往忽视那些名目繁多的筹资费用、用资费用和附加条款,通过剖析资本成本的构成,可以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将低财务风险。
(3)讲解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以银行贷款为例)。借款实际利率不一定等于借款的名义利率,引导同学们在筹资前要明确资金的利息率,计息周期、付息方式和其他借款附加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
(4)借款中的其他问题。引导大学生应在能力范围内消费,勿盲目超前消费、从众消费、过度消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理性的消费观。
二、思政教学融入点
教学内容 | 思政融入点 | 教学方法 (说明:针对思政融入点阐述具体的教学方法) |
确定筹资的合法性原则 |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 1、 学生通过观看央视新闻明确“校园贷”的非法性。 2、 学生浏览教育部和中消协公众号相关推送明确“校园贷”的非法性。 |
认识资金成本的构成 | 树立学生风险意识。 | 1、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校园贷为何滚出巨额账单,学生可识别校园贷中的常见陷阱。 2、教师PPT讲解资金成本的构成。 |
进行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 | 提高学生全局意识。 | 1、教师PPT讲解银行实际借款利率的计算。 2、学生通过锦绣人生教学平台顺练银行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 |
明确与借款相关的其他问题 |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理性的消费观。 | 1、开展学生课堂讨论: (1)如何理性的看待提前消费? (2)在大学生需要资金时有哪些途径解决? 2、教师总结 |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成效1、学生表示这次课程普及了基本的缺乏信贷和金融常识,使他们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需要资金时首先选择合法的筹资途径。
成效2、学生能识别筹资相关的所有的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促使学生全面的看待问题。
成效3、学生能进行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的计算,帮助学生树立“风险”和“收益”共存的理念。在取得借款的同时,要付出代价,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
成效4、学生们表示应在能力范围内消费,勿盲目超前消费、从众消费、过度消费(规模适度),如有资金需求,应首先考虑学校的奖勤助贷,然后考虑咨询商业银行针对大学生金融消费的小额信贷或者和家人商量。筹资后:有借款契约精神,按时还款。
(二)教学反思
反思1、教师应进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步丰富授课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2、教师应继续开发财商系列思政元素,形成思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