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热烈祝贺全国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发展大会胜利召开!
专转本喜获佳绩
校村、校地共建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绘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点睛之作”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精彩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作品展示:引“负债”导出“诚信”之花

发表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10-13 14:51:49 浏览量:

案例名称:引“负债”导出“诚信”之花

负责教师:周航、张弛、鄢丽敏

 

一、案例背景

本次课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中的项目九流动负债的第一次课。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丰富的物质生产已经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然而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尚不完善。诚信作为人类道德的基本要求,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诚信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于2020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的规范化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工程,只有规范化和法治化,才能使建设中的难点和痛点迎刃而解,实现良法善治。

如何在教育中实现常态化、浸润式的诚信教育?基于此,结合本专业教学内容流动负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观,将诚信教育融入课程专业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可持续性浸润式培育。

二、思政教学融入点

教学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方法

负债概念

诚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法制的力量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驱动):

由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小品(视频资源)导入,并请学生思考:

①为什么小品中的杨白劳的扮演者是什么样的人?

②不诚信的多角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③耍赖与法律谁更有力量?

引导学生思考不诚信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同时明确,对待不诚信行为,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应该使用法律武器来解决。

短期借款取得与偿还

诚信社会建设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驱动):

从短期借款取得业务流程介绍引入银行贷款申请条件中的信誉查询要求(视频资源),

引出提问:

除了贷款申请会需要诚信记录以外,还有哪些社会事项需要诚信记录?

阐明诚信对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重视诚信,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共建诚信社会。同时明确现有的社会监督手段促进诚信社会建成。

借款利息计算

精打细算,节约成本,风险意识

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借款利息作为筹资成本,在债务决策时应提前做好预判,精确计算债务的资金成本,明确企业的偿债风险及应对方式,提升学生的风险意识。

应付账款的

核算

诚信言行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1:无法偿还的应付账款及故意拖欠不还的应付账款的区别。

向学生展示国家对“老赖”的治理措施(视频资源)

组织学生讨论2:“老赖”最后会有怎样的结局,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诚信行为将有益于自己今后的职业成长、事业发展。

平台技能训练

细心谨慎的职业技能神

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

实践指导教学法:

平台技能训练中,对学生操作技能提出满分要求,对任何一个操作细节问题,哪怕0.01分的操作失误都和学生一起找出来,然后纠正问题,实现满分要求,从而培育学生细心谨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本次课融合知识目标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主题之一设为诚信道德要求,分别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日常生活需求、个人职业成长三个层面向学生明确建设国家的诚信要求、生活中诚信优势以及个人发展中诚信的支撑力量,建立从国家到个人的全方位浸润式诚信素养培养氛围。教学方式以启发式为主,以社会现象为素材,启发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探索本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通过学生的思考,自我探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生出诚信价值观。

根据本课程的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处于人生中创新能力强,而踏实不足的阶段。在全面人才培养目标下,更需要补足学生能力中的短板,结合学生偏好于实践的年龄特征,故在技能目标达成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主题之二以满分要求的细心谨慎、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培养。用满分来引导学生的求精精神,用操作细节来检验学生的细心谨慎的态度。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指导,每一位学生都无形中感受到了课程求精精神的氛围,最终内化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谨慎态度。

此外,教师课前提出各项要求及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认真态度也成为师德引领学生重诺守信的榜样。

最后,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满分要求完成对知识及技能目标的考核,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的培养;通过课前及课后的诚信小测试数据对比,检测学生对于诚信精神的态度,至于素质目标的成果则需要在长期浸润式的培养过程中才能逐一显现出来。

在具体成效方面,诚信小测试结果数据显示,课前学生测试中,只有11%的同学选择了坚持诚信第一,课后学生的诚信态度有了明显转变,选择坚持诚信第一的比例提升到了86.4%。

 

(二)教学反思

本设计属于商科类专业课程领域,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并不明显。课程思政效果主要依赖于内化德育元素,再通过相关行为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积累影响,甚至相关行为往往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才能显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种下美好的种子,静待思政德育之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