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思政课要更接地气、聚人气”

发布日期:2019-09-12    浏览次数:   作者:光明日报 

以前,前排座位经常是空的,教室是永远坐不满的,学生旷课是司空见惯的。”2014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毕业的张帆走上陕西师范大学思政课讲台时,也曾照读课本、念PPT。

前不久,记者来到陕师大雁塔校区五楼教室。教室里,学生早已坐得满满当当,前排成了抢手座位。讲台上,青年教师张帆循循善诱,讲台下,师大学子如沐春风——在陕师大,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正成为“圈粉”年轻学子的思政课“爆款”。

师范类院校如何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这不仅是关乎高等教育为青年学子牢筑思想根基的重大任务,更是对未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课题。陕师大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锻造一支思政课精干队伍

怎么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思政课呢?张帆告诉记者,是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给了他灵感。“在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串讲了农村改革,农民首创精神等内容,很吸引学生。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张帆的课程准备了不同的故事。例如,在为文学院学生讲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解放”理论时,张帆会在课堂上同学生一起交流《牡丹亭》《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他发现由“灌输”变为“恳谈”,思政课堂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

“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能够在国家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告诉记者,提升思政课质量,关键在于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为了从学习、思考、研究阐释等维度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学,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制订、落实了《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听思政课制度》等多项规定,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鞭策教师苦练内功。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的思政课“五分钟工程”,力促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深入交流,每日“三省吾课”。

打通思政教学的“三大课堂”

“师范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要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如果一味讲大话、套话、空话就会把‘未来的老师’培养成‘两面人’!”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对记者说。

为了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陕师大结合不同师范专业特点,积极推行整体性实践教学,着力打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这两大课堂。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问题导向的社会调查为主;《马克思主义原理》以马列经典的阅读交流为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以参观革命遗址和凭吊革命先烈为主。

为适应当代大学生日益从手机移动端获取知识信息这一现实,陕师大在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外,又创新开辟了网络思政“第三课堂”,打通了“线下”与“线上”的教学通道。如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论文为发布内容的“师说新语”栏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正在陕师大年轻学生的心灵中产生触动;随着“初心诵”诵读马列经典正式上线,累计1000余名校内外师生诵读了《共产党宣言》等数十本经典著作。

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实践证明,打通“三大课堂”,大大拓展了陕师大思政育人的有效半径;思政理论课程走出教室,登上了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凝聚了年轻学子的心。

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

“必须要让思政课在新时代高素质师范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关键课程作用。”陕师大党委书记程光旭说,“今天,我们为师范生上好思政课,明天,国家在中西部基础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

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思政课教师,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陕西师范大学组织在校学生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传团”,积极面向校内外开展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讲。目前,宣讲团已走进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以及师大附中、曲江一中等中小学,覆盖受众5700余人。

“陕师大将牢牢把握课堂育人这一主阵地,切实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陕师大校长游旭群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