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学院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红色之旅·闪耀中华”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寻访红色记忆社会实践活动
发表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18-09-06 11:01:44 | 浏览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暑假期间,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寻访红色记忆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传播红色正能量,传递主流声音,打造青年学生的“精神氧吧”,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用自身行动展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红色精神。

探寻抗战遗迹,用红色文化塑神铸魂

 718-725日,全网最精准香港资料建筑工程学院“探寻抗战遗迹暑期实践调研团”探访南京抗战遗迹,调研其保护情况,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国情怀。

 

前期,实践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团队成员们通过网络、图书、档案资料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南京各处抗日遗迹的历史旧照和现有保护形式,讨论研究了具体探访的方案和活动规划,为下一步的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天时间,实践团走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寻访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华门城堡、拉贝故居、南京城南旧巷等抗战遗址。这些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了自1937年南京保卫战到1945年日军投降,八年间南京这座千年古城遭受日军蹂躏的历史史实。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718日,实践团首先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记载雨花英烈事迹。

在烈士们的注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共同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长明火前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深切缅怀伟大而光荣的革命烈士,以史铸魂,“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图强。

 

719日,实践团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称江东门纪念馆)。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走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仔细观看了每一份展品,昔日惨案历历在目,队员们心情沉重,难以释怀。团长王东东说:“看到这些革命烈士,觉得他们对国家做的贡献,特别伟大!历史永不能忘!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要传承烈士们的革命精神。”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是雕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墙上的一段警言,也深深地雕刻在队员们的心间。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牢记历史,不为延续仇恨,只为警醒:吾辈自强!

 

720-25日,实践团又寻访了中华门城堡、拉贝故居、南京城南旧巷等抗战遗址。这些地方浓缩了中国历史大转折的血火历程,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英勇牺牲与不懈努力。

 

寻访过程中,实践团遇到了雨花台附近街道的义工老人张奶奶。老人已经退休多年,依然坚持义务劳动。:“当年的雨花台牺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总想为这个社会再做些什么,老了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经历过苦日子,所以会更加珍惜现在好日子,更加懂得感恩

 

一位“老南京”回忆说:“当年,日本鬼子来南京的时候,我们都逃难去了,躲过了屠杀。回来后就听到幸存的老街坊说,当时中华门墙根全是守城士兵的尸体。”听到这样的口述历史,团队成员都对日军的残暴行径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不仅要探寻、保护好有型的建筑物遗址,更要保护好这些鲜活的例子,记录下日军的侵略暴行和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表现,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

 

除了探访抗战遗址,实践团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进行了有关南京抗战遗址保护的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从市民对于抗战遗址的了解情况,到市民对于抗战遗址保护的意见,多个层面了解市民对于南京抗战遗址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向民众宣传南京的抗战遗址知识,让每个人都关注抗战遗址。

 

“探寻抗战遗迹暑期实践调研团”在探寻、保护红色遗迹的过程中,了解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牢记昨天的苦难历史,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用红色文化塑神铸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寻访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

712-14日,建筑工程学院张家港地区、徐州地区小分队,分赴张家港烈士陵园、徐州革命圣地双拥展览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张家港烈士陵园内设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忠骨存放室等,是张家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过瞻仰大道,来到纪念碑前,小分队队员们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致敬,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庄重地三鞠躬表达对先烈的深切哀悼和敬仰之情,立下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队员们缅怀先烈,牢记历史,不忘使命。感受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更明白了青年应担负的使命。

接着,队员们来到了烈士纪念馆。在这里,他们认真参观,仔细阅读烈士的伟大事迹,从文字和图片中遥想那段峥嵘岁月,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观张家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雕塑,让队员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双拥展览馆内设有序厅、光荣历史、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尾厅五大部分,以大量珍贵资料,运用声、光、电等表现手段,生动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徐州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真实场景,既诠释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双拥主题,又突出了“传承历史、宣扬精神、教育后人”的政治功能。队员们认真观看了展区陈列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人物蜡像等,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队长王登榜说:“我们不能忘却历史,我们要凝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继续发扬双拥光荣传统,不断谱写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新篇章。”

 

714日,小分队来到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再现了那场会师淮海、决战中原的大战。队员们仔细观看,通过文献史料及讲解员的讲解,详细了解淮海战役的全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淮海战役全景画》沿画馆内壁呈全景式展开,画高19.5米,周长151米,面积2944.5平方米,综合运用了塑型、置景、配音、灯光等多种表现手法和新媒体特技,使人不知不觉中就置身于淮海战役的漫天硝烟,感受着心灵的震撼。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回首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感受祖国经历的腥风血雨,队员们感悟颇多:“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遗物、一段段英雄事迹,反映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重温革命经典,传承红色精神,担负起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经典,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要学习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坚定信念、奋发有为,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身未动,心已远”建筑工程学院学子重温激情岁月,感受祖国变化,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实践让情怀落地,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上一篇:建筑工程学院携手社区改造治理,助力强富美高新无锡

下一篇:建筑工程学院开展2018年暑假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