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整整40年了。这4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成功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40年,是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伟大跨越的40年。40年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就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验和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强大推动力。40年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强大中国。
40年改革开放的根本成就是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没有先例,只能在实践中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许多重大成果,也不可避免走了一些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之前“左”的错误,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部分地区和领域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重大意义,可以说出很多很多。归结到一点就是: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40年改革开放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前我们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关键就在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十二大迄今,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七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党代会政治报告的主题词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化,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全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结构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到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此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条道路,接续了历史的选择,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也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走向和趋势,是经过实践检验完全正确的道路。
(二)40年改革开放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的极为宏大的社会实践,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这一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毫无疑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三)40年改革开放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0年改革开放,既是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这一制度独特优势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优势、高效运转的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等等,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充分体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实践基础上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管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四)40年改革开放发展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国家的精神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坚守,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连续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就在于它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就在于它是以中华文化为精神标识和身份标签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是包括文化复兴在内的全面复兴;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0年改革开放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发展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现实舞台,吸收借鉴人类文化优秀成果,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走我们自己的路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前进动力。改革开放40年,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巩固了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构筑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天地。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四根坚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越来越繁荣兴盛。这是极具重大意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是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以下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些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是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被一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宝贵经验。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能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吗?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能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局面吗?这40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苏联解体后,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对比中国的情况后尖锐地指出:“为什么我国的所谓改革导致一个世界大国解体,使千百万人民陷于贫困,处于无权地位,把我们俄罗斯抛到了资本主义一边;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却把国家引导到建设、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呢?”他认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真是一语中的,说到了根子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把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需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以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尊重和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决定了势必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与选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开“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二者的统一,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位一体”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全面进步的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文化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法治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生态恶劣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正式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增加社会建设变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正式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全民族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方向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共享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追求。毛泽东在1955年曾讲过:“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群众,最终达到全国各地区的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中长期坚持的一个大政策。它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消除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艰巨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这个宣示,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向。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道路、不同制度的较量将长期存在,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矛盾冲突不会停止。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对中国进行政治诋毁、战略遏制、全面施压等也不会停止。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不是韬光养晦的权宜之计,不是麻痹世界的策略选择,更不是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要同各国人民一道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是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的统一。从文化基因看,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文化中没有霸权主义的元素。从历史传统看,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传统,中国雄踞世界之巅逾千年,带给世界的是和平安宁,而不是烽火连天。从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看,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是一以贯之的。从现实境遇看,中国没有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冲动,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里作一个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照。这个伟大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启示。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成果和贡献,就是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判断,据此创立和贯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定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和贯彻“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理论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基本路线是指导全党活动的总方针总政策;基本方略是指导全党实践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这“三基本”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得来的,是党和人民须臾不可或缺的政治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始终不渝坚持。只有坚持“三基本”,才能排除这样那样的干扰,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错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坚持“三基本”毫不动摇,核心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毫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做到这一条,各级领导层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三基本”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基本保证。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改革开放前我们一个很大失误,就是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新时期进行拨乱反正,最根本的就是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40年,正是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仍然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要心无旁骛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说到底首先是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回想40年前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像一场强劲的春风荡漾神州大地,极大解放了亿万人民的思想,也极大解放了社会活力,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当年如果不解放思想,怎么可能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怎么可能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怎么可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大一点说,这40年改革开放的哪一个突破,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不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会层出不穷,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同样会层出不穷。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使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成为影响继续前进的包袱。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鼓励解放思想、创新创造,鼓励讲真话、讲实话,着力营造放开手脚干事业、甩开膀子勇作为的更好环境。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希望所在。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回望40年改革开放历程,“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丰富智慧,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使全体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改革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改革开放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改革开放的成功,归根到底在于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过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在新时代,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无论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
(五)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40年改革开放,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推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了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由此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改革的任务越艰巨,开放的挑战越严峻,改革开放的劲头越不能松、力度越不能减,改革开放的旗帜越要举得更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就一定能不断闯关夺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六)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的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能不能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中国15世纪前经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世纪后之所以逐渐落后,最根本的就在于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40年前,我们抓住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终于大踏步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古今中外历史一再证明:抓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超越式发展,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反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发展经过长期量的积累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上规模巨大、开放度高的国内市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中国发展的主动权更加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当今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滋长蔓延,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步伐加快。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中国仍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这个历史机遇期,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战略、策略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各种风险和挑战一定不少。重要的是,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决不能迟滞更不能中断这个最高利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一直在做的事情。
(七)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一定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给党的肌体注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也使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自身必须过硬,必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40年来,党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自我革命的举措,包括进行整党和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实现了党自身面貌的深度重塑和自身战斗力的大幅提升,实现了党心军心民心的有力凝聚,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如同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一样,党的自我革命也永远在路上。特别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严峻的,防止跌入“历史周期率”、始终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党在整个执政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得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的重要论断。这“四个不容易”高深精辟,警示我们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只有把从严从紧从实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到党的建设全过程,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长期支持和拥护,才能确保始终拥有执政地位。这是整个党的建设长期的根本性任务。
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社会革命,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在如此壮阔宏大的历史进程和时代背景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四十不惑,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一个继往开来、成就千秋伟业的新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