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党史故事:刘少奇同志的家风

发布日期:2017-02-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刘少奇同志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他不仅严以律己,还在生活、思想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子女,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

刘少奇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及接济亲戚等费用支出,全靠他和王光美每月的工资,经常捉襟见肘。由于花销大,他平时很注意节省。一日三餐都很简单,就是粗茶淡饭,有时热热剩菜剩饭就算一顿。刘少奇衣着也很朴素,在家里穿的普通布衣和布鞋,有的都洗褪了颜色,衬衣总是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有一次,他的一件衬衣破了一道很长的口子,警卫员劝他做件新的,他说:“不要紧,再缝一缝,还能穿些时候。”他的床单一用就是十几年,一条围巾用了整整16年。他的上海牌手表,总是坏了就修,一直坚持用到逝世。他每天就是一壶茶,没茶味了,就再续上点茶叶。他对子女生活上要求极严,严禁孩子们生活奢侈。他总要求孩子“穿衣服不能脱离群众,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刘少奇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

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后,亲戚纷纷要求解决工作、升学和生活困难等问题。为了纠正家人欲借他的权力谋私利的错误思想,1959年国庆节期间,刘少奇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上刘少奇说道:“现在解放了,在农村也好,当工人也好,生活都比过去好多了。当然马上消灭城乡差别现在还做不到。你们想请我这个国家主席帮忙,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甚至改变自己的前途。说实话,我要是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小家庭服务。我手中有点权也是真的,但这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随后,刘少奇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正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艰苦朴素、谦虚谨慎,更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气。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到处吹牛。”刘少奇在家庭会议上的谈话,观点明确,态度坚决,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家表示赞成刘少奇的意见。从那以后,本家和亲戚再也没有找刘少奇走过后门。

“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刘少奇十分重视子女世界观的改造,要求孩子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问题。对此,刘少奇告诫子女,个人利益、暂时利益是要照顾的,但在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有矛盾时,就要把暂时的、个人的利益牺牲一些,有时就要吃点亏,这就叫有远见,有理想。

为了帮助子女确立无产阶级价值观,刘少奇经常要求子女,“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把集体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肯于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他在1955年5月写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就指出:“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1960年1月,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当着亲属和子女的面刘少奇再次指出,人活一辈子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贡献多一些才好。在我们社会里,只要有贡献,大家都会看到。占小便宜,吃大亏,这是合乎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

对子女一定要“严格要求”

刘少奇从来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看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对孩子一向严格要求,从不用自己的权力为他们谋私利。1951年春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女儿刘爱琴,预备党员期满,准备转正。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周围的一些同学,都以为会顺利通过,按期转正。但是当党支部就她转正问题征求刘少奇的意见时,他认为女儿对中国的事情还不大懂,向支部的同志明确表示要“严格要求”。支部大会经过热烈而认真的讨论,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反复衡量,对刘爱琴进行了批评和帮助,最后通过决议,取消了她的预备党员资格。学校党委批准了支部决定,并通报校内各基层支部。这件事,体现了党内的正常民主生活,表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心地纯洁的优良作风。通过这件事,刘爱琴的思想有了巨大震动,她认真检查了思想上的毛病,积极改正自己的行为,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

1958年国家机关精简机构、下放干部时,刘爱琴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内蒙古接受锻炼。刘爱琴下放之后,牢记父亲的教导,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经过扎实的锻炼,在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能力、生活表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正是刘少奇不为子女谋私利,别人才能不为他的子女徇私情。他本人不把自己视为特殊党员,别人才能把他的子女当成普通一员来看待。

“小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靠大人,要让她自己闯闯,才能得到锻炼”

刘少奇对自己的孩子从不娇惯,而是让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历练,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期间,因与同学关系不睦,想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他连续给刘少奇写了几封信,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支持。针对儿子的思想问题,刘少奇即刻写了回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对儿子提出殷切希望。刘少奇通过耐心的劝诫,指导儿子正确对待批评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刘允若纠正了错误思想,树立起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刘少奇把三个孩子送到学校寄宿。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紧张,食品短缺,学校的伙食比较差,细粮少,粗粮多,还要搭配吃些白薯,有时还吃不饱。看到孩子们的脸色越来越不好,同志们都很心疼,有的同志便对王光美说,本来孩子们的身体就不好,再时常吃不饱,这怎么行?还是把他们接回家住吧。但是,刘少奇和王光美都不同意接回孩子。

1965年夏天,王光美正在河北省新城县高城蹲点。有一天,刘少奇写了封信,让女儿刘平平给她妈妈送去。刘少奇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给她买车票,不要送她上车站,也不要通知光美同志或县委去车站接她,让她自己买票,自己上车。”听刘少奇这么一交代,大家知道刘少奇是有意让孩子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可是,当时刘平平还是个孩子,从来没出过远门。头一次就让她一个人出去,大家心里都有些不放心。对于这些顾虑,刘少奇说:“小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靠大人,要让她自己闯闯,才能得到锻炼。总靠大人帮助,她倒是舒服省心,可是得不到锻炼,将来还是不会做事情。”当刘平平顺利把那封信交到王光美手中时,自豪感一下涌上了她的心头。从此,刘平平做事更加自信了。

刘少奇同志廉洁自律,以良好的家风严格要求子女的言行,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