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五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发言摘编

发布日期:2015-07-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当书记就要干一番事业

山东安丘市委书记 刘兴明

我是2011年11月担任安丘市委书记的。3年多来,我切身感受到,县委书记是个干事的岗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安丘是百万人口大县,我到任时地方财政收入只有7亿多元;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作为全县百姓的主心骨,想到安丘的落后局面,我有时半夜醒来浑身出汗、有时整晚睡不着觉,踢“头三脚”、烧“三把火”的冲动时刻困扰着我。可担任过4个乡镇党委书记的经历告诉自己,急于求成、遗患无穷,再急也要稳下心神,不能走那种盲目铺摊子的老路。为此,两周内我走遍了所有镇街,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然后带着有关部门的同志,把全市290家规模以上企业逐一走了个遍;又马不停蹄地到工业强县学习考察。经过这些笨功夫,我们胸中有数了,发展的路找准了。

安丘市的西南山区曾遍布大小矿山283处,开矿是周边业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当地乡镇的主要财源。由于常年无序开发,山上到处是石坑。关停,税源就受到损失,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不关,生态破坏就会更严重,发展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愿望再迫切,我也再三告诫自己,决不能饥不择食、不计后果。在集中关停过程中,市级领导分工包靠,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组,逐一耐心细致地做业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帮助其转型,基本实现了思想平稳、社会稳定。这期间,也有打招呼的,有说情的,还有威胁恐吓的,我们坚决顶住各种压力,始终没开一个口子。个别上访的,最后对处理结果也都很满意。我觉得,当县委书记就不能怕得罪人,只要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就会得到认同和理解。这几年,安丘没有落户一个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先后被评为省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这几年,我始终与同志们一起摸爬滚打,“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当然也有干累了、想歇歇的时候,但想想安丘还不发达,还是要坚持下去。许多人叫我“拼命书记”,其实是发展的责任激励着我、群众的期盼鞭策着我。

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人

河南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王新军

我是焦裕禄之后第十四任兰考县委书记。到兰考工作以来,我始终要求自己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发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就是干不出一番事业。

面对兰考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还不富裕的现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兰考发展上去,完成焦书记未竟的事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我认真思考并提出“兰考之问”:为什么我们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还有近8万人没有脱贫?为破解“兰考之问”,县委把发展富民作为头等大事。我们调整充实115个扶贫工作队,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实施精准扶贫,每个贫困户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找到了脱贫门路。2014年,全县有2.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三年脱贫迈出坚实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县委书记要跑遍所有村”。我下决心一有时间就往基层跑,全县451个行政村全部走到;每次下去,不打招呼,直接到村委会、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听干部群众有啥烦心事、困难事。跑多了,就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针对群众办事难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立节假日值班制度;针对农村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问题,统一制定规范性标准和措施,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对46个后进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集中整顿,不改变不撤离。基层干部群众反映,这些事抓得准、管得好。

当年,焦书记为治风沙种下的泡桐,已成为兰考的“绿色银行”和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我们从老百姓“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的具体事抓起,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赢得民心。比照当年焦书记制定的干部“十不准”,倡导制定了新的“十不准”,带头管好自己、干净干事,像焦裕禄那样,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口碑立在人民心中。

同暴恐行为作彻底斗争

新疆阿克苏地委委员、库车县委书记 杨发森

我是一名留疆战士,转业后扎根新疆已有25年。南疆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棋眼”,而库车则是新疆反恐维稳的前沿。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任库车县委书记以来,我经常一个人打出租车到老城区、农贸市场与各族百姓聊天交心,到各部门、乡镇走访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很快融入到各族干部群众中去。

今年3月5日,当获知乌恰镇发现暴恐团伙线索后,我第一时间赶到镇上,立即组织分析研判、风险评估,果断决策进行收网。次日凌晨,我带领抓捕组实施抓捕,其间遭遇暴徒持刀斧拒捕袭击,我们与一线干警和各族群众并肩作战,同暴恐分子殊死搏斗,成功抓获35人,打掉1个暴恐团伙。自严打专项行动以来,我县97%以上的暴恐团伙都被摧毁在了预谋阶段,没有发生一起现实危害。我们反恐维稳的高压态势让“东突”组织坐卧不安。前不久,境外“东突”组织在网上公布了我的照片,扬言要对我进行报复。这恰恰证明了敌人的畏惧和恐慌。

宗教极端思想不除,新疆永无宁日。我们坚持在严打的同时,把“去极端化”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以思想教育为重要手段,结合多年基层经历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案例,从思想、文化、风俗、宗教、暴恐的角度,探索提炼出一系列既重视“外科手术”式及时清理,更注重“免疫能力”持续增强的具体措施。针对收押人员中“80后”“90后”占80%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9%的特点,我们迅速启动实施“万名青年大教育大培训、促就业保稳定”计划,免费培训3万人,使那些社会闲散青年有一技之长,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点。通过不懈努力,全县宗教氛围趋于淡化,各族群众明辨是非能力明显提高,反恐维稳的正能量正在形成。

与暴恐活动作斗争是极其辛苦而危险的,但换来的和平安宁却是幸福甜蜜的。每当看到早市热闹的生活气息,每当听到广场公园里的欢声笑语,我想,我们所有的辛苦努力都是值得的。

让老区人民笑容更灿烂

贵州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 曾 瑜

从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习水县,到红军三进三出召开“苟坝会议”的遵义县,是我在县委书记岗位上4年来工作过的地方。

2007年,当我踏上习水这片土地,现实让我震撼:全县69万人有23万处于贫困线以下;从县城到遵义市区坐车需要五六个小时。老区人民盼发展的急迫愿望,时刻拷问着我……几年间,我走遍习水的山山水水,与群众话脱贫、谋发展。我们把遵义会议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光荣传统,转化为带领群众扶贫攻坚的不竭动力。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以产业扶持、项目推动、社会扶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温暖行动,深化关爱外出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三关爱”工程,让最需要的人得到滴灌式的帮助。到2013年,累计减少贫困乡镇12个、贫困人口11万,实现贵州省定“减贫摘帽”目标。

记得在花茂村、苟坝村调研时,老党员黄文汉问我:“为什么我们守着‘苟坝会议会址’还这么穷?”我深感汗颜。我们随即全面深化党员干部“五带头”,推动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党员素质、群众满意度“五提升”。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确立“千年古县·最美田园”发展定位,制定多规合一的县域发展规划,全力建设田园城市、智慧城市,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39%提升到2014年的45%。我们深化以“富、学、乐、美”为内涵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率先小康齐步走,全县“美丽乡村”创建受益人口达93%。2014年,遵义县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位列贵州省第四位,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称号。春节回访老黄时,他告诉我,村里变化可大了,乡亲们开起了“农家乐”。最近,我收到刚搬新家的老乡王相坤一家的“特殊礼物”——一把野菜、一张纸条。“我们农村没啥好东西,只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把野菜表达我们老百姓对书记关心的感恩。”

朴实的话语,让我深受教育,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分内的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做百姓满意的“当家人”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旗委书记 敖日格勒

从担任旗委书记那天起,我与旗委领导班子就立下这样一条誓言: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做,带头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翁牛特旗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小,人均财力不足,全旗1/5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旗委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我们编制了率先脱贫三年规划,建立了处级领导包乡、机关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三包”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全旗1.2万多名干部职工,与2万多户扶贫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当年实现了1.9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我们又自我加压,力争年底实现2.97万人脱贫,以确保2016年全旗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解决好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是顺利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为此,我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全覆盖”下乡调研走访活动,全旗32名处级干部带领22支工作队,逐村逐户调研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通过实行问题销号制、发放解决问题卡等方式,对群众提出的3412个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不公平问题,多次到城乡开展调研,抽调旗乡两级干部组建268个低保清理核查工作组,到各嘎查村社区逐户核查,共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户1364户,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等“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我始终把这10项惠民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进农牧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团结带领四大班子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其间,我的办公地点就在嘎查村一线,哪里问题多、困难大,就去哪里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保证建一个、成一个,建一批、成一批,逐项覆盖、逐村销号,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群众满意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现阶段,翁牛特旗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走上了平坦路,住上了敞亮房,喝上了干净水,都把这些惠民工程称作“幸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