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软件专业课程建设

发布日期:2016-05-0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一、专业课程建设综述

软件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软件技术的共性要求而设置基础平台;由培养各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组成各专业的核心模块;设置可供专业群中的学生互选的专业拓展模块,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模块进行学习,较好地解决群内各专业既彼此联系又有针对性的问题。

加强课程规划与建设,全面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比例达50%以上,同时注重课程和实训项目的综合化建设。注重职业能力训练,实行“证书嵌入式”教学,将高新技术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实践教学环节。

进一步加强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本专业已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学院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4门。

本专业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教材选用严格审核,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国家教育部、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合作,精选企业实际项目,并将其转换为教学项目,编写项目教材。目前已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软件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材6本。

二、精品(资源)课程

三、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面向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研究并实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核心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

1. 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专业课必须为学生进入企业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学有所用;

(2)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先进、灵活性原则。跟踪最新技术,站在科技最前沿。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知识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目标性原则。改革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以上原则,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围绕软件编程、软件系统管理、软件测试、软件维护与技术支持等核心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教学内容分别由基本素质培养、岗位能力发展、岗位综合实践三个模块等组成,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衔接,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要求接轨。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推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构建符合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标准,要求各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根据职业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同时,软件技术专业注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采用项目驱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融入了三类企业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将企业模式和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打造学生的个性和技术人格,树立培养学生“编程思想”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主体与企业专家主导作用,与无锡睿泰科技、无锡文思海辉、无锡万博信息等企业合作,引入三种类型的项目:一是企业实际承担的典型项目(企业项目),二是企业已完成的典型项目(真实项目),三是将典型项目改造成的教学项目(模拟项目)。在基本技能积累模块中,进行综合素质、基本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备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在岗位能力发展模块中,以实施教学模拟项目为主,实现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形成岗位能力;在岗位综合实践模块中,安排以真实项目开发为主的综合实训和以企业项目开发为主的顶岗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通过真实项目训练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软件技术专业充分研究行业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根据”应用程序设计编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大纲等制订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考证嵌入课程教学,从而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双证书获取率达99%以上。

(3)采用了多维的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教材外,更多的是教学网站和课后多种方式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减轻课堂教学学时的压力,而且通过教学资源网站、QQ群,微信群等进行师生的零距离导与学,同时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层次上;考虑到学生基础程度的不同,在课堂教学、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中,要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同学都要达到最低的标准并向高一级标准努力。也就是说一个课堂的练习要有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体现课程主要内容;第二个层次略为扩充,体现一定的技巧和算法;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求学生的设计无论从界面、风格、完整型还是算法、技巧、易用性等方面接近专业程序员的习惯和水平。

3.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专业技术课程,我们注重过程考核,也就是通过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多种方式并举。

(1)形成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形成式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2)答辩式考核: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实践证明,通过答辩,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制作出作品,如开发一个教学网站,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