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发布日期:2016-05-0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一、专业课程建设综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软件技术的共性要求而设置基础平台;由培养各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组成各专业的核心模块;设置可供专业群中的学生互选的专业拓展模块,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模块进行学习,较好地解决群内各专业既彼此联系又有针对性的问题。

加强课程规划与建设,全面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比例达50%以上,同时注重课程和实训项目的综合化建设。注重职业能力训练,实行“证书嵌入式”教学,将高新技术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实践教学环节。

进一步加强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本专业已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学院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5门。

本专业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教材选用严格审核,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国家教育部、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合作,精选企业实际项目,并将其转换为教学项目,编写项目教材。目前已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4本。‍

二、精品(资源)课程

三、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面向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研究并实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核心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

1. 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专业课必须为学生进入企业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学有所用;

(2)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先进、灵活性原则。跟踪最新技术,站在科技最前沿。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知识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目标性原则。改革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以上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了“职业导向、课证融通、赛教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围绕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核心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教学内容分别由基本素质培养、岗位能力发展、岗位综合实践三个模块等组成,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衔接,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要求接轨。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推行了“职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注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采用项目驱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融入了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把学生放到正式的工程项目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利用工程工作现场和运用专业技术,在实际岗位上实训,开辟培养人才的新方法。在校企合作方式下,由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成联合教学小组,带领毕业班专业学生,以工程项目建设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贯彻,对学生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全面、具体的指导,在项目组长、技术员等各个环节获得多个工作岗位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让学生担任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角色,如工程分析、工程实施人员、工程测试员等,综合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得到巩固和提升,并扩展到技术管理的层面。在工程建设(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以人为本,十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检验了专业前期各门课程教学的效果。实际工作现场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有效途经,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环境,从而达到素质培养与一线人才要求的对接。

(3)采用了工作室的形式进行个性化拓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无锡市计算机学会联合组建了网络安全专业工作室,是对优秀生、特长生进行个性化拓展的重要培养平台。选拔有一定专业特长及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加入工作室,学生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工作室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开发、项目研发等工作,参加技能大赛备赛工作,客座教授全程指导。

3.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专业技术课程,我们注重过程考核,也就是通过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多种方式并举。

(1)形成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形成式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2)答辩式考核: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实践证明,通过答辩,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上机考核与网上在线考核相结合:对于实践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通过完成任务来学到知识,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