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沈健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6-03-18 作者: 来源: 点击:
  

沈健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12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研究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全面部署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曹卫星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年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各项教育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认真落实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5.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3%,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0%,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37.82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比例大体相当;普通高等学校122所,在校生176.73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持续增长,预计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投入将超过1120亿元,增长12%以上。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全省城乡692万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学校每生每年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50元、初中550元,省安排14.23亿元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补助。农村教育“两项工程”顺利完成,安排省级专项资金3.2亿元,在449所农村初中实施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解决了20万名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住校问题。省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帮扶980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合格幼儿园。中央和省投入1.45亿元扶持各地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并扶持20所民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省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省财政安排10.58亿元专项对31个县(市)实施补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3个市县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省里评选表彰了19个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明显增长。教育督导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新一届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全省建立了5个省督学及专家组成员教育督导责任区,对18个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信息化服务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2.8万人,继续保持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评估认定40所四星级、74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五年制高职(师)的发展方向。重点支持33所职业学校建立省级实训基地,新增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26个、高职实训基地11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35个。重点建设103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2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60个课程改革实验点。组织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3240名学生参加了15大类46个单项的比赛,覆盖了90%以上的职教专业。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高职组均获大赛第一名。组织首届全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成功举办第五届全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第三届全省职业学校创新大赛。新入选16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启动了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建设。

(三)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省财政投入33.92亿元继续推进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减轻了高校债务压力。遴选确定了4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0门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00项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10个研究生学术论坛,评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00篇、优秀硕士论文200篇,9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优质资源建设,全省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特色专业50个、精品课程56门、教学团队27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门。新增省级精品教材398部、优秀教学团队4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2个。新增2个博士、2个硕士学位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启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32家企业试点挂牌建设首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评选出2009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项、一等奖60项、二等奖120项,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52项。增设了服务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281个本专科专业。新增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573项。我省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力学、电子设计等多项竞赛,获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四)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在认真听取高等学校、市县教育局、普通中学、招生机构负责人和考生家长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对高考方案进行了微调完善。分别组织了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高校负责人高考方案培训。切实抓好宣传、安全保密、考风考纪和录取管理,顺利完成高校招生考试任务,普通本专科共招收42.98万人。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制订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落实百校联动就业计划,举办各种校园就业招聘活动3000余场,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实施就业培训百千万工程,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遴选建设18所第二批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推进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工作,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截至12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92.72%,提前并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底前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的目标任务。

(五)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师资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继续实施 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苏南支援苏北、城市支援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万名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选派1448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加强师资培训,完成省级和国家级培训近8万人,利用江苏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培训教师超过12万人次,组织2437名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新认定教师资格49397人。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评出首批培养对象50。制定了《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全省高校1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132人入选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全省新增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23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8名全国模范教师。评选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十佳师德模范。全省2130人通过高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238人通过中专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启动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订了岗位设置方案,开展了首次岗位聘用工作。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制订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

(六)教育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继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新增23个专科项目、3个高中项目,审核上报教育部9个本科项目,促成3所高职院校与外方合作办学,我省审批和审核上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已达404个。积极推进南京国际大学筹备工作。全省高校外国留学生规模达12708名、中小学外国留学生规模达7200名,全省港澳台学生达1078人。切实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全省新增6所海外孔子学院、4所海外孔子课堂。组团参加江苏-澳大利亚维州结好30周年庆祝活动和台湾江苏周活动。在境内外举办了江苏—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论坛、中德职教大会、江苏—芬兰职教合作论坛、第二届江苏—台湾高职教育论坛、苏台高等教育高层研讨会和第五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新签署了一批中外合作项目和协议。欧普、NIIT等国际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项目成效明显。全年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批教育代表团访问省教育厅,商谈教育交流合作事项。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选派205人出国留学、国家留学基金选派江苏700人出国留学。

(七)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逐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高校有20项成果入选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58项成果获2009年度高校科学技术奖励,5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常州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批准筹建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8支高校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66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增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遴选了首批13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6个培育点。全年立项资助48个重大基础研究项目、55个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433个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组织高校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启动校企联盟行动计划,近60所高校、2000个学科团队与有关市县及3300家企业结对合作。积极组织高校与江苏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涉及的12个产业关键技术与重点项目对接。开展“江苏高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无锡行活动”、江苏高校沿海开发科技行活动。组织16所涉农高校和职业学校参加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并与38个县(市、区)签约挂县强农富民。积极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万人次,帮助11.56万名农民走进工厂就业,招收2.5万新农民参加技能学历双提升计划。免费技能培训退役士兵1.01万人。与江苏省武警总队军民共建不断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成效,对拉萨、伊犁、绵竹的对口支援项目圆满完成。认定46所首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承办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暨首届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校长论坛,制订并颁布了《公共场所标志英文译写规范》,新增1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八)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省政府召开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座谈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省教育厅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推进会,加强对工作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指导,推动落实省“五严”规定,全省共查处违规学校、单位30多家,违规补课、高中跨市招生、炒作高考状元等现象基本得到遏止,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指导各地各校认真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有效延缓甲流疫情在校园的传播蔓延。组团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考核命名68个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组织400余场高雅艺术免费送进校园;圆满承办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全省在校大学生全部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省在园幼儿和大中小学生全部纳入人身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范围。按照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的标准补助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向1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了助学金,按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向2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放了国家奖助学金6.85亿元;9万名学生获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4.5亿元。

(九)教育规范管理和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强。在省政府领导下,认真研究制订《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稿。继续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对26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现场评估。积极探索改革发展,主动发起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行动,省内分别与农林、体育部门建立了培养农业和体育人才、服务“三农”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共建体育高等学校的会商机制。研究制定了我省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严格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并实施省属高校基建项目部门联合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指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组织2期高校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赴美培训研修,开展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严格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和学历审查制度。强化教育审计,全省各级教育审计部门共完成审计项目14219项,审计总金额418.69亿元。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反映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全国治联办的教育收费类投诉同比分别下降48%30%。新增14个县(市、区)通过 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验收考核,南京、苏州、无锡、镇江达到了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标准。

(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去年38月份,全省97所高校14万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9月份以来,全省13086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22万名党员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服务地方作贡献、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学以致用,取得显著成效。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围绕重科学发展实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初见成效。高校党内民主建设、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评选了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和党建创新奖。开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情况自查,组织全省高校新上岗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和业务培训,举办了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4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遴选16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级示范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届廉洁文化活动周活动。指导、推动全省高校制定本校构建惩防体系的具体实施办法,组织高校开展惩防体系落实情况自查、互查和抽查,高校商业贿赂案件同比下降了57%。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排查校园安全事故隐患,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了高校文明食堂、文明宿舍创建工作。把维护教育系统政治稳定摆在首位,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国际国内形势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敏感时期、敏感事件,多次召开会议,研判形势,落实责任,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保持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还不能较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苏北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显薄弱;教育公共投入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证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继续增强;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广度仍然不够,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当然,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需要我们下一步认真研究,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大力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全省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较高水平大众化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教育公平得到较好维护,教育事业主要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劳动力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带来的新挑战,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江苏加快实现增长动力从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江苏在物质性资源方面没有特殊优势,最可依赖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教育和科技优势,实现两个率先首先要求率先发展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迫切需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根本性转变,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愈加激烈的人才竞争;迫切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整体水平,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教育生态,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素质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新期待和更加多样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稳定,实现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教育作为经济转型的支撑、社会进步的引擎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推进,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为抓手,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教育事业主要指标率先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成全国一流的教育,为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全面的智力支持。

第一,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2020年,江苏教育要在全国各省区、全省各行各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和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公民的现代教育体系,人人平等享有良好的公共教育服务,学前三年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新增劳动力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全省适龄人口都享有上大学或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贫失学,每一个江苏人终身都有接受多样化、多种途径的继续教育机会,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一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现代教育新体系。建立健全布局更加合理、结构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向全体适龄人口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创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教育环境,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求。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个人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提供充足、平等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需求的教育服务,基本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是要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深化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适应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打破不同教育类别、机构、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成长通道,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促进、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统一;进一步扩大教育的选择性,全面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进研究性教学,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相互贯通、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互促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享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教育,让每一个成人都能便捷地补充知识和技能。

三是要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与江苏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各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基本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社会贡献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处于国际前沿、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明显,形成江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要形成人人平等享受公共教育的资助政策新框架。健全广覆盖、大力度、多形式的教育资助政策框架,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合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教育公平全面实现。

五是要形成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规范管理新体制。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县级政府对本地义务教育事权、财权、人事权等统筹管理的责任得到强化。 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部省合作共建在苏部委属重点高校持续推进,省辖市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

第二,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推进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扩大开放、服务社会的方针,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督促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财力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二是要始终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的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破除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统筹推进各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一体化推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完善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优质资源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要始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中心任务。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掌握人才成长规律,着力推进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从学有所教学有优教转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要科学合理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评价方法改革,形成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新导向;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事业,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要始终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坚持以高位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要坚持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残疾儿童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要坚持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

五是要始终坚持扩大教育开放。开放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江苏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教育发展空间,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要跟踪世界教育发展动态,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运用全球最新的教育成果,促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革新;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管理经验,促进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加快缩小与教育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六是要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职能,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多样化人才的新要求,全面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发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努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军、引领先进文化发展和创新的策源地以及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与思想库,将高等学校中蕴藏的巨大知识、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人民的实惠,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多作贡献。

第三,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省情,稳步推进。今后35年,要着力在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涉及面宽、影响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重点突破,迈出重要步伐。

一是要在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上迈出重要步伐。要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高水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左右,2015年基本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事业主要指标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是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迈出重要步伐。要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高等学校建成占全国总量10%左右的一流大学、示范院校、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一批专业和课程达到国际认证标准。

三是要在优化教育结构上迈出重要步伐。要建设优质均衡、保障有力的基础教育和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相对协调,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学科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四是要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重要步伐。要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城区择校生比例明显下降,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要在增加教育投入上迈出重要步伐。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中政府承担比例努力提高到55%以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化解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债务。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达到同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三、2010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建设教育强省新胜利,为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认真落实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依法管理、规范办学,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保障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进一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组织实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规划。启动实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经省政府审核并报教育部审批后,动员全省教育系统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科学制订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及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扎实推进全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提请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全区域教育现代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争取2010年底,苏南全域、苏中大部分、苏北有一批县(市、区)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研究制定更高层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指导苏南等地区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启动建设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争取教育部与省政府尽早共建中国高等教育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授予江苏更多的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权力。待教育部批准后,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启动大会,加快试验区建设。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积极参与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协助开好第二次合作会议。在省内设立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的试验区(点)。

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教育法》有关经费投入规定,力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高小学和初中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提高高中阶段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省属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定额标准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定期发布全省教育经费投入监测公告,督促各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做好各类教育重大专项的争取立项、申报组织和投入使用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育费附加等依法足额征收、规范使用。继续推进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努力控制并逐步化解学校财务风险。积极争取社会对教育的捐赠。进一步完善学校财务制度和教育审计制度。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继续提高普及水平。加快农村幼儿园合格化建设步伐,提高全省幼儿园优质率,提高03岁早期教育覆盖率。切实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提高义务教育完成率。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抓好星级高中评估,提高普通高中优质率。扩大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班。

继续推进均衡发展。贯彻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着力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支持黄茅革命老区加快教育发展。切实推进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逐步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师资编制标准、装备配置标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继续改善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做到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积极推进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大对违反素质教育规定者的督查和处罚力度。继续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鼓励各市提高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校外活动指导。开展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推动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启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工作,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工程,开齐开足相关课程、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组团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加强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营地、艺术教育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加强卫生、健康及国防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县(市、区)学校卫生健康管理工作考核。

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专项督导和执法检查,督促各地各校特别是工作薄弱地区和中小学校全面落实省五严规定,切实巩固规范办学行为成果,建立健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修订《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办法》,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改制中小学校,切实规范改制学校办学行为,年底前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清理任务,制订高中阶段改制学校清理方案。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把课程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督促各地全面规划和深入推进本地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条件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普遍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加强各级教研部门队伍建设,强化研究、指导、服务职责。设立“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不断减少的新情况,抓紧研究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生源特点的招生办法及培养方案,继续保持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落实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精神。完善对口单招相关政策制度,认真做好对口单招工作,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高水平示范性课程建设。继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五年制高职专业点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遴选培养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会同相关行业、企业建设一批江苏省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精心组织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工程。组织全省职业学校创业项目大赛。举办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和技术创新大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研究制定江苏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指导性意见,建设一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试点学校,推进由行业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建设。推进职教信息化建设,建立省职业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和开发基地。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物联网”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实施中青年农民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完成3万人招生任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次。免费技能培训退役士兵1万人。创建10个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立15个省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联系点。遴选建设50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40所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标准,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创建试点。加强全省老年大学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和发展,启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分等定级评选工作。

()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积极争取“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创新团队。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力度,支持两所985工程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两所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扎实推进 211工程高校建设。进一步强化29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80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加大对48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建设力度。遴选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基于专业大类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首批试点建设工程、医学等20个专业大类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鼓励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和大胆创新。开展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推动全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转型。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抽检评优工作,举办大学生创新竞赛和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切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强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尽快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真正实现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图书互借、文化互融。进一步加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力度。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尽快覆盖所有重点专业领域,全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资源集成、共建共享。继续推进“江苏省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共享网络平台”建设,集成整合“质量工程”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全省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免费共享。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学生校内外实践渠道。遴选建设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精品课程。做好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推荐工作。重点遴选建设教学质量高、群体结构合理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一批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着力加强重点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

切实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启动“江苏高校专业设置数据库”建设,引导学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设置调整专业。根据新的评估体系与标准,组织开展新一轮教学评估,引导高校建立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特别是各关键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建设并用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平台。研究制订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健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工作,按较高标准尽快建成新增博士单位和新增硕士单位。做好全省区域内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初审和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进一步优化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的布局结构。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继续实施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重点加强20个江苏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建设。推进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继续认定建设一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加强对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权工作的指导。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以赴做好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各项承办工作。认真做好南京国际大学报批相关工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设立并启动外国留学生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提升来华留学工作水平。组织和动员全省高校着力加强与世界200强高校的合作交流,争取建立密切的实质性合作关系。稳步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外籍教师和外国文教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精心组织香港学生国民教育赴江苏体验大型活动。落实高校台湾学生奖学金项目,将省内台湾学生健康保险纳入全省大学生健康保险体系。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与进编上岗一体化机制,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实施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择优确定并分期分批重点建设20个左右教师教育基地,提高新师资培养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合理确定师范生培养规模和结构,扩大面向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研究生教育,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

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在每个省辖市各建立1个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完善培训规划,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校长省级培训8万人次。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农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继续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研究制定《江苏省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以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为契机,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研究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意见,建立县、市区域内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继续向高校下放教师职务评审权和学科评议权。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首批面向海内外选聘30名左右江苏特聘教授到高校工作。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做好首批培养对象培养工作。评选江苏省第十一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2010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做好青蓝工程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管理和培养。积极组织省属高校申报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推进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抓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指导市、县和学校制定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调研制订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学校岗位设置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严格落实按岗聘人、以岗定薪制度。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制度。

 ()进一步做好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0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达53.2万人,比2009年增加7.3万人,增长15.9%。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推进31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和效益。要精心实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等,周密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积极援助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切实优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年终总就业率不低于90%

做好各类招生考试工作。认真做好普通高考命题、评卷等工作,确保考试和评卷工作万无一失。认真落实08高考方案完善微调意见,健全完善录取办法,确保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及信息技术考试的各项工作。继续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切实规范社会助学工作。

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在“奖、贷、助、勤、补、减”的基础上,健全社会“捐资助学”机制,充分发挥江苏省教育基金会吸纳、汇聚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扶困助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失学。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并适当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的人数。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收学费,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全面实施学生人身意外伤害责任险制度,为全省在园幼儿和大中小学生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经济薄弱地区校舍安全工程实行以奖代补,确保当年完成工程总量60%的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各项任务,认真做好保教设备集成配送和质量监控工作。

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制定《江苏省民办学校表彰奖励办法》,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实施资金扶持制度。督促民办高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理事会(董事会)和校行政的关系,切实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制度,试行选派公办高职院校的部分校级后备干部到民办高校挂职锻炼,定期轮换。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行为,优化独立学院布局结构,加快独立学院资产过户,督促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

切实规范教育管理。继续深入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县(市、区)和教育规范收费高校,督促各类学校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重要作用,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加强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情况的专项督查,重点抓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情况、中小学技术装备建设工作专项督导。进一步加强督导工作制度和队伍建设。

继续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在阐释政策、宣传法规、引导舆论、释疑解惑、推进发展、提高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加强引导、提高水平,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精心策划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大项目、重点人物的宣传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协调与合作,不断丰富教育宣传的形式,健全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和接受新闻媒体访谈制度,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引导性,使教育宣传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需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产学研联合体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与管理水平,增强研发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承接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推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做好国家和省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预研和培育工作。

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遴选资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遴选建设第二批20个左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组织评选第七届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坚持需求导向,整合高校科技人才资源,围绕我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六大新兴产业需求,特别是传感网产业及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整合科技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联盟,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指导职业学校围绕全省产业振兴规划、物联网建设和沿海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紧密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一批职业技能人才紧缺专业或方向,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和贡献份额。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上挂县区职教中心、下联村民学校的纽带作用。指导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和县级职教中心积极参与实施新农民和在职职工技能学历双提升计划。继续建设一批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和现代农民致富信息网站

继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研究制订《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遴选建设首批诵读活动基地。全力推进县级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精心组织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江苏省系列活动。扎实做好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调查采录工作。

() 进一步抓好学校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

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努力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和体制机制。组织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推动普通高校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落实教代会各项职责。研究修订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党建工作基本标准,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高校教职工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暂行规定,推动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办法,会同民办高校所在地市委,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意见,完善县(市、区)学校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评选表彰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加强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承办全国第三届辅导员创新论坛,认真做好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

切实加强学生教育管理。规范高校学生学籍学历等常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好5个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和16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加强高校体育、艺术、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建立高校公共体育、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考核制度,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大学生艺术团,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考核,开展高校军事理论课评价,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

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形势研判,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高校政治稳定。进一步加强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着力构建学校治安防控网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继续开展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

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大电子政务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暨电子督察系统。启动实施“5611廉洁教育工程”,举办“校园廉政文化活动周”,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围绕基建、后勤、图书采购、学风建设等领域,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继续组织好对省属高校的巡视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高校评比表彰活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同志们,2010年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2010年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再创辉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年伊始,新春将至,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系统的所有同志拜个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进步、生活愉快、家庭幸福!